患者被低价药“惊呆”的场面应该更多些
时本
近日,云南大理的张先生患感冒到大理州人民医院开药,当看到处方上1.73元一盒的阿莫西林胶囊药品价格时,开始以为是不是药拿错了,仔细核对了一下,才发现平时十多块钱的药,现在只卖一块多了。被惊呆了的张先生忍不住发个朋友圈感叹一番。医生称,这归功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。
张先生的“惊呆”是一种正常反应,并且,这种患者被“惊呆”的场面不再少见。这是因为,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谈判已经开展了六轮,前五轮共覆盖218种药品,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超过50%,累计节约费用约2500亿元。在不久前公布的第六轮谈判结果中,67个谈判品种的平均降幅为61.7%。部分药品价格大幅“跳水”,患者的药费负担显著减轻,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会让从中受益的患者感到惊喜,甚至不敢相信。
除了药价能够“惊呆”患者,很多家庭常备好药的可及性也得到提升。此前,廉价好药在市场上消失的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。2020年初进行的第二轮带量采购谈判的一个鲜明特点是,着力化解廉价好药短板现象,包括阿莫西林、甲硝唑等在内的多种常见药及低价药,谈判成功后被纳入医保目录。因此,集中带量谈判除了让药价更亲民之外,也大幅缓解了廉价好药“一药难求”现象。
细心的人还会发现,每轮带量采购谈判往往具备一定的针对性,比如有的针对廉价好药,有的偏重于“救命药”等。刚刚结束的第六轮谈判,则力求为天价药去“天价”,70万一针罕见病药谈判成功,120万元一针抗癌神药虽然止步于谈判,但敢向天价药“开刀”的勇气,仍让人为之振奋。可以看出,民众在用药方面有什么急难愁盼,药品谈判就着力化解什么问题。由于谈判切中民生痛点,谈判的成果当然容易让民众感到惊喜。
但也要看到,减轻药费负担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不仅降价幅度要足够大,而且药品也要足够多。按照国家医保局的部署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,国家医保局要完成500种药品的集中带量采购工作。但药品种类远不止500种,谈判药品只占患者所需药品的很少一部分,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不能完全覆盖医疗机构的全部药品种类、医用耗材的品种。有些药品虽然并非治病急需,但同样不可或缺,降药价要有更广的涵盖面。
要想做到这一点,一方面需要加大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的进度与力度,使更多必需药品能够谈判成功。另一方面,则要让地方性谈判对国家谈判形成补充。事实上,当前很多省内或跨省带量采购联盟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,比如“三明采购联盟”内16个省份的27个地市将聚焦小品种、同时属于临床所需药品,开展常态化跨区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。此类补充性带量采购谈判模式,也亟待完善和普及。
使每位患者都有被低价药“惊呆”的机会,方能真正做到“再小的群体也不会被放弃”。当患者被药价“惊呆”的场面时时处处可见,患者对此已见惯不怪时,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巨大潜力才算得以充分发挥。 【编辑:叶攀】
关键词: